

天一社区老年食堂。堰桥街道供图
10月20日,临近中午,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天一社区的老年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,老人们相约前来用餐;在不远处的居民楼里,经过微改造的“和美楼道”整洁雅致,成为邻里交流的温馨港湾……
今年5月以来,为进一步深化“把支部建进小区”工作,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以“五微赋能”行动为抓手,从“微”处着眼、从“实”处发力,用精细化的“绣花功夫”,激活基层治理“神经末梢”。
微服务:“小举动”传递“大温暖”
天一社区依托惠源·耘林大食堂,致力于将大食堂打造为一个集餐饮、党群活动、适老化服务于一体的“一站式”生活驿站。60岁以上老人刷脸即可享受最低85折优惠,并根据用餐数据动态优化菜谱,推出低糖餐、流食餐等特色窗口。非就餐时段,食堂变身“红管家”活动阵地,目前已举办健康问诊、智能助老培训等各类活动28场。
在堰桥街道各社区,通过整合资源、组建志愿服务队,社区将一个个“微服务”送到居民家门口。通过“积分兑换”等激励机制,鼓励居民从“被服务者”转变为“服务提供者”。

刘仓社区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。堰桥街道供图
微项目:“小切口”破解“大难题”
“前段时间新闻里有人高空抛物砸坏楼下车辆,我们小区也偶有高空抛物,我很担心。”前不久,居民尤阿姨提出的“微心愿”被刘仓社区惠韵家园小区党支部列入了“微项目”清单。
对此,小区党支部召开高空抛物摄像头安装协商会,确定21个安装点位及隐私条款;启动“安全家园·我来守护”专项行动,组织党员、网格员入户发放《高空抛物治理意见卡》;联合社区律师开设讲堂,结合《民法典》提升居民法律意识;组建20人“红色瞭望员”服务队负责巡查、劝导及宣传《拒绝高空抛物倡议书》,构建“技术支持、居民共管、柔性激励”治理闭环。

天阳社区打造的“红色传承·童趣家园”文明楼道。堰桥街道供图
微改造:“小手术”换来“大提升”
几平米楼道成孩童“宝藏空间”、几组感应装置助独居老人老有所“安”……“微改造”聚焦基础设施短板与居民生活“痛点”,实施“小手术”式精准更新。
金惠社区打造“和美楼道”,设置共享图书角、旧物交换区和邻里议事角,开展文明家庭评选;林陆巷社区推进适老化改造,为70岁以上老人及行动不便者安装扶手、防滑垫,试点家庭部署智能门磁等系统。
天明社区升级“小蜜蜂”便民服务点,增设空调、饮水机、网络设备,推行“全科社工进小区”,实现政策咨询与业务办理“家门口办结”;天阳社区打造“红色传承·童趣家园”文明楼道,举办“我的楼道故事”分享会,让公共空间成为情感联结纽带。

天丰社区联合多部门开设安全主题“微课堂”。堰桥街道供图
微课堂:“小讲堂”蕴含“大能量”
天丰社区联合红十字会、交警、消防等部门,开设安全主题“微课堂”,涵盖心肺复苏、道路安全、电动车火灾应急等内容,采用案例教学与沉浸式演练相结合方式,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。外卖员小王参加急救培训后感慨:“原来电视剧里的动作很多都不规范!”
天澄社区创新推出“法律赋能移动微课堂”,走进顺丰、中通等快递站点,以“5分钟案例+法律工具箱”模式,讲解薪资纠纷、违规扣款等问题,为新业态劳动者量身定制“劳动权益保卫课”,切实提升其维权能力与职业安全感。

陈家桥社区党员志愿者主动上门摸排困难群体。堰桥街道供图
微关爱:“小网格”兜住“大幸福”
陈家桥社区聚焦“微关爱”,建立“一人一档”电子关爱档案,对孤寡老人、困难家庭、残疾人等群体实现全覆盖摸排。每逢节日,党员志愿者上门慰问,送上关怀与祝福;对行动不便者提供代缴水电费、代办政务等贴心服务。
各社区以党建引领、党员带头、邻里互助为主线,织密“党建引领、党员带头、邻里互助”的温情守护网,让关爱既有温度,也有精度。
堰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街道将持续深化“五微”内涵,推动资源下沉、服务前移,让“把支部建进小区”工作结出更多惠民硕果。(张姮 王奕辰)
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