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最华人
2025年,是#公牛集团成立30周年。
从1995年#阮立平、#阮学平两兄弟推着自行车满街推销插座,到2025年公司市值近900亿,做插座起家的公牛,不仅让自己在这个领域做成了第一,还一直是高品质的代名词。
● 阮立平
2025年《胡润全球富豪榜》上,从慈溪渔村走出来的两兄弟,合计财富达840亿元。
“要么不做,要做就要做第一”,是公牛掌舵人阮立平一直信奉的理念,但这信念也让公牛还没开始狂奔就差一点倒下。
从市值最高时1500亿到今天不足千亿,公牛的增长已经呈现疲态。面对互联网时代和新能源产业的浪潮,这头已经30岁,曾经“电力十足”的公牛又该奔向何方?
端着“铁饭碗”的推销员
1964年,浙江慈溪的一个渔村,阮立平就出生在这里。
阮立平10岁那年,一部名叫《火红的年代》的电影上映,电影中工人们实现技术突破的情节,在他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。当一个优秀的工程师,把一件事做到最好,也随即成了他的理想。
八年之后,阮立平考上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(该校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)。1984年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水电部杭州机械研究所工作,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工程师。
端上“铁饭碗”的阮立平,想不到若干年后自己会一手打造出公牛这个插座帝国,更不会想到和学弟雷军还有一场针锋相对的较量。
● 阮立平的家乡慈溪古窑浦村。图片来源:最慈溪
那是一个风雷激荡的年代。
改革开放已经到了第5个年头,被压抑了许多年的个体经济正如火如荼地在全中国蔓延。阮立平也嗅到了时代变化的气息,他开始一边工作,一边尝试着做点小生意,卖过猪肝、桃树,还在慈溪最早引种了草莓,不过这些都没做成。
到了上世纪90年代,慈溪已经有了小家电之乡的雏形,各种小家用电器作坊比比皆是,特别是插座这个技术门槛不高的产品。
当时在慈溪仅生产插座的家庭作坊就有几百家,还有数不清的原材料供应商,阮立平的不少亲戚朋友干的就是这个,弟弟阮学平也在做插座买卖。
在他们的影响下,阮学平工作之余,开始骑着自行车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推销起了慈溪的插座。
NBA公牛夺冠,慈溪公牛诞生
因为价格便宜,阮立平在杭州卖插座的生意还不错,也积累了不少客户。直到有一次,他卖的排插质量有问题自燃了,被客户追上门骂了一顿。
● 1995年,阮立平兄弟俩创办了公牛电器
插座行业本来技术门槛就低,而且在那个年代,“用最低成本创造最高利润”是低端制造业最流行的价值标准。这些小作坊里的生产出来的插座,为了追求销量甚至故意偷工减料来压缩成本。
身为工程师的阮立平,拆开了一看就知道自己代卖的插座质量如何。不夸张地说,“30个中间有10个是坏的”。于是,在销售的同时,他又做起了维修,在家里腾出了房间,进货之后拆开检查一遍,把坏的插座修好再拿出去卖。
就没有质量好一些的插座么?这事让阮立平很上头。
“既然没人做好,为什么我不去做呢?我要做一款用不坏的插座!”阮立平突然有了创业的想法。
1995年,国内刚开始转播NBA,看着电视上如日中天的乔丹带领公牛队场场连胜,球迷阮立平忽然就想,自己做的插座品牌,不如就叫公牛好了。
● 芝加哥公牛队的队徽和公牛电器的LOGO
他要做质量最好的插座,做这个行业的第一名。
这一年,阮立平借了2万块钱,和弟弟阮学平一起,开启了公牛在插座这个“赛场”上成为总冠军的路。
差点“死”在起跑线上
但是,愿望和现实总是会有差距的。
阮立平带着初生的“公牛”,并没有着急去开拓市场,反而是一头扎进了产品的研发之中。
阮立平发现,当时市面上的插座,设计的美观度和安全性都有问题,以前的插座设计,线和插板连接的地方很容易断裂,既不好看也容易发生意外。他试着在连接的地方加了一层塑胶,但还是不行。最后,阮立平决定用一体注塑把线和插板做在一起,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● 阮立平家乡公牛的老工厂。图片来源:最慈溪
另外,当时所有的插座上还都没有安全开关,想断开电源时只能拔插头。
拔吧,不仅麻烦而且频繁地通电断电还容易损害电器,不拔吧又有很大的安全隐患。阮立平一琢磨,就在插座上加了个开关按钮控制通电断电,这成了公牛在行业的首创,也从1996年一直延续至今,成了插座的“标准”。
但是,产品从外观、质量到安全性的全方位提升,却没有给公牛带来快速的发展。
阮立平做的公牛插座不算技术环节的投入,光材料的成本就比别的家庭作坊高两倍多,售价也比普通的插座高了50%—60%。在追求廉价的市场大环境中,它显得格格不入。
东西叫好不叫卖,库存积压越来越多。最难的时候,阮立平连2000块钱的水电费都拿不出来。
是降低标准先活下来,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?摆在阮立平面前似乎只有迎合市场这一条路,但阮立平偏偏走出了第二条路。
他的直觉认为,不是高品质的产品大家不接受,而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公牛到底好在哪里。
但开拓市场要花钱,在电视上做广告对公牛来说投不起,去满大街刷墙体广告又没什么效果,怎么办?
阮立平偶然的机会,看到了正在给商店配送饮料的可口可乐送货车。能不能学可口可乐搞个免费配送,这样既能让五金店享受到免费配送,解决它们自己去进货的麻烦,又能让经销商增加销量,还能让自己的产品迅速铺开销售渠道,厂家的人还可以随时接触到市场和消费者,听到真实的市场反馈。
● 阮立平在行业内首推“配送访销”模式,让公牛成功打开市场
阮立平学着可乐的方法,创建了公牛的“配送访销”模式,一下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,产品销量迅速增长,公牛插座也借此起死回生。
而阮立平对质量的坚持,很快也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。
1998年,一家美国公司找上了门。这家公司想在中国找一家工厂帮他们生产1.5万个插座,但是找到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生产商,质量标准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。
公牛有这个能力。阮立平用了半个月时间修改设计图纸,和工人一起打磨样品,最终把样品交给美国客户的时候,对方完全满意。
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设计,公牛就这样拿到了一个40万的大单。后来,客户又追加了20万的订单。
这事一下就在慈溪传开了,之前还差点因为现金流断裂而倒闭的公牛一战成名。
也是从这一年开始,公牛插座的销量节节攀升,销售网点逐渐遍布全国,到了2001年,公牛插座的市场占有率升到全国第一,2007年市场的占有率更是高达近66%。
● 几乎每个城市都随处可见的五金店,公牛免费安装门头
此后,公牛的业务从插座拓展到墙壁开关。8年后公牛在这个领域也成了稳居第一的品牌。
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行业第一的阮立平声名鹊起。
跟雷军的一场“掰头”
2015年,阮立平已经做了20年插座,公牛也早就是插座行业的绝对第一,但是他武大的校友雷军(2000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并入武汉大学),还是给他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。
2015年,小米推出了一款带USB接口的智能插座,纯白的颜色和精致的外观,加上49块钱的价格,一下抓到了年轻人的心。官网开售的第一天就卖了差不多25万个,3个月后销量破了100万。
● 小米插座和公牛随后推出的对标产品
这让阮立平震惊不已。他万万没想到,挑战他这个插座行业一哥地位的,竟然是一家卖手机的科技公司。
原来插座还可以这样做?阮立平感叹道,“以前我们印象中的插座,往往被扔在地上,需要的是踩不破、踏不烂的结实耐用。而小米这款插座是放在桌子上的,拥有电子属性,且外观、工艺、材料都比我们高了一大截。”
危机感和紧迫感扑面而来。他开始意识到,自己深耕了20年的民用电工行业,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。公牛也没办法再靠传统的产品、渠道和营销策略,来保证自己行业第一的地位。
面对小米的“奇袭”,阮立平召集高管开紧急会议,商量出的对策就是利用自己供应链上的优势,开发智能插座跟小米正面竞争。
很快,公牛出了一款跟小米几乎一模一样的插座,而且定价比小米便宜了1块钱。
其实能这么快做出竞品,公牛是早就有技术沉淀的。早在2010年,公牛就推出过类似的USB插座,但当时一来智能手机还不够普及,二来公牛的营销方式还很传统,所以这款产品并没有引起关注。
阮立平曾经不止一次谈到过跟雷军的这场“掰头”,他认为小米带给他,也带给行业许多从未有过的启发和想法。
一场保住行业第一的反击战,只靠一个产品是远远不够的。阮立平下定决心,公牛要转型,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方向,主动出击拥抱智能化。
● 2015年,公牛从传统的线下营销渠道开始发力电商渠道
在研发产品的同时,公牛迅速成立了电商公司,专门负责电商渠道。阮立平还专门组建了一个超过百人的消费者偏好研究团队,来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用户的使用习惯。
另外,公牛开始涉足数码配件市场。阮立平看到做数码配件的人虽然多,但还没有龙头企业,于是提出了“数码精品战略”,在公司内部成立数码产品事业部,建立数码精品工厂,一大批“互联网感”十足的产品不断出现。2022年,公牛的产品共斩获了八项国际大奖,分别为两项G-Mark设计奖,五项IF设计奖,一项红点设计奖。
从一家专注生产电工产品的企业转变为一家与用户零距离的公司,公牛在迅速学习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的产品、营销方式。
这头“公牛”要奔向何方?
公牛的第一次“起死回生”,学习的是可口可乐这样的快销产品企业的营销,这次保卫第一又向小米这样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学习。不断“进化”的公牛,从一个家庭作坊做成了上市公司。
2020年,公牛集团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。这时的公牛已经在插座、墙壁开关、照明LED、数码产品这4大主营业务基础上,向智能电工、断路器、嵌入式产品等业务拓展。
依靠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一路狂奔的公牛,随着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,已经30岁的公牛,在自己传统强项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。公牛必须要重新选择新的支点,于是他们选择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。
2021年,公牛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用电领域,推出了公牛充电桩、充电枪,还上架了许多电池产品和户外储能电源。
2022年,公牛陆续推出了包括高功率充电枪、A00级车型专用MINI交流充电桩以及支持20kW—240kW全功率段灵活定制的直流充电桩等多款新品。
2024年,公牛推出了公牛家用充电桩旗舰款“无极”,这个充电桩还获得了2023—2024年度国际创新企业品牌大奖。
但在新能源领域,特别是家用充电桩这个行业,挤满了先来者,公牛想继续做成第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一方面,像小米汽车自带充电桩,比亚迪、蔚来理想等新能源车企也都有自家的充电设施。另一方面,前期投入巨大,资金回报周期长也是公牛在这个领域能不能赚到钱,继续做大做强成为第一的困扰。
今年6月,公牛集团的注册资本由约12.9亿元人民币增至约18.1亿元人民币,增幅约40%。同时,经营范围新增输电、供电、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、维修和试验。这消息似乎印证了阮立平说过的,新能源业务要成为公牛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的说法。
无论是公牛第一次创业,阮立平坚持造“用不坏的插座”,还是他带着公牛涉足产品多元化,积极拥抱互联网、进军智能电气,直到今天在新能源领域发力,质量始终是公牛延续不变的精神内核。这既是阮立平工程师的情怀和使命感,也是公牛用25年时间,从家庭作坊成为上市公司的密码。
公牛和跟它有相似经历的“新国货”,也一起拼出了中国制造从小到大,从大到强的发展之路。
这次,公牛要向什么方向奔跑,要做就做第一的阮立平又该去向谁学习呢?我们一起期待。
责任编辑:何俊熹
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